高龄巨星 第675节
??所有的目光,都汇聚到了那已经肉眼可见的珠峰之巅。 ??但是自然的威势,势必让这一次的冲锋之路,布满险阻。 ??顶着暴风雪过后来临的低温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坍塌侧滑,突击队开始向更高跋涉。 ??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,很快就发生了减员——水文研究员杨占义因体温过低而昏迷休克,气象专员孙德胜也因肺水肿而呼吸衰竭相继牺牲。 ??更加要命的是在攀登一个坡峰之时,因暴风雪引发的雪层结构变化发生了山体冰层坍塌,突击队的灵魂人物,队长史占春不甚跌落浑身多处骨折。 ??而除了这些之外,因为装备的简陋,55人之中有四十多人先后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冻伤。 ??面对这来自珠峰接二连三的警告和威慑,中国登山队,并未屈服。 ??默默的埋葬牺牲的同志,留下人轻伤的照顾重伤的,余下能够行动的人拿起了冰镐和行囊,抬起了他们的头颅。 ??他们的目光所向,仍然只有一处。 ??峰,顶! ??就这样,一路的攀登,一路的牺牲,在经过了漫长的三天两夜之后,五十五人的小队,就只剩下了四人。 ??可就是这四个人,在装备奇缺氧气用光的情况下攀登到了8500米的地方,并在这里建立了最后的突击营地! ??第三次行军,超额完成了预定计划。 ??但是整个行动的成功却是以两人牺牲,全队三十四个骨干成员受到了严重冻伤,队长史占春更是因为重伤换来的。 ??严重减员的残酷现实,引起了登山队的不安。偏偏此时珠峰的天气也又生变故,天空聚集了浓厚的乌云,地面上刮起了如刀割般的烈风——这意味着,适宜攀登的窗口期马上就要结束。 ??正当众人陷入沮丧焦急的情绪之中时,一封来自北京的电报和一份报纸剪报,送到了登山队的总指挥面前。 ??电报很短,只有十个字——不惜代价,务必登顶! ??但是剪报很长。 ??那份洋洋洒洒的剪报,只说了一件事情;中尼划界争端。 ??当时,中尼双方关于珠峰的归属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。谈判期间,中方提出了平分珠峰南尼北中的方案。 ??但是面对这个提议,负责谈判的尼方官员只淡淡的说了一句话:贵国都没爬上过珠峰,凭什么分一半? ??前有苏联袖手旁观,后又印堵尼泊尔虎视眈眈。这样的背景下,登山队员们肩负的早已经是一项庄严的国家使命。 ??捧着那一封沉甸甸的电报,和那一份满是屈辱与悲愤的报纸,登山队所有活下来的人,默默的攥紧了拳头。 ??珠峰,我们必须登上去! ??很快,带着必胜决心的登山队员们,等到了当年最后一次适合攀登的机会。 ??无月二十四日。 ??由副队长许竞带领的突击组,登上了此前由他亲手建立的8500米突击营地。 ??当众人整理好装备正准备向峰顶冲击之时,却再次发生了意外。仅仅走出了帐篷十米,许竞就因为体力不支倒下了。 ??看着许竞那丧失了意识,满是冻疮却仍然掩盖不住忧虑的脸,组员王富洲握紧了他的手掌,临危受命接替了突击组长。 ??带着经验丰富的登山队员刘连满,藏族队员贡布,以及运输队员屈银华,继续冲击通往珠峰最后的一道难关——第二台阶! ??面对第二台阶最上部四米多高岩壁,队员们尽力尝试了一次又一次。但是每一次,都因岩壁的陡峭跌回了原地。 ??这是珠峰为了抵御凡人,设立下的最恶毒的路障。 ??它的恶毒,在于让你眼睁睁的看着胜利就在面前,却不可得之! ??它的恶毒,在于提醒着每一个敢称征服的凡人;你们,在自然之前如蚍蜉一般渺小! ??冰冷的珠峰不知道,在中华民族的面前,困难永远都不是用来逃避的。 ??它的存在只有一个意义,那就是...... ??让这个民族,以及这个民族中无数个心怀信念的个体超脱平凡,跨越过去! ??面对陡峭的岩壁,刘连满默默的站在了岩壁之前。在加入登山队之前,他是一名消防员。 ??在消防生涯里,他学过一种越障方法——人梯! ??是的,人梯。 ??既然没有天梯,人的血肉之躯,便是通往非凡的基石。 ??他蹲了下去,让三个看着自己愣神的队友们踩着自己,向上继续冲锋。 ??很快,一个由三人组成的人梯,挂在了第二阶梯的峭壁之上。 ??它是那么的简陋,那么的单薄,那么的脆弱。 ??看着甘愿牺牲的队友,穿着满是长钉的登山靴的屈银华留下了泪水。 ??他的心里比谁都明白,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环境,在所有人都已经体温丧失,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,受伤失血,就约等于死亡! ??默默的,他脱下了登山靴。 ??只穿着单薄的棉袜,沿着那道人梯,向上攀登而去。 ??严重的体力丧失,空气稀薄,使得四米高的阶梯如同万丈高楼。 ??足足用了一个小时,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屈银华才终于登上了第二阶梯并固定了绳索。 ??待其余三人顺着绳索爬上台阶之时,只看到了坐在雪地上傻乐的屈银华。 ??以及,那一双已经肿胀发黑的双脚! ??来不及悲伤。 ??因为悲伤已经太多。 ??默默的扶起起屈银华,四人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,勉强登到了海拔8700处。 ??所有人的体力都已经严重透支,也就是这个时候,在搭建人梯时承受了大部分重量的刘连满,一头栽倒在了雪地里。 ??他再也没有力气爬起来了。 ??看着那仅有一百多米,一伸手仿佛就能够得着的峰顶,余下三人默默的将刘连满安置在了一处避风处,并把所剩无几的氧气留下了一瓶。 ??这一路,所有人都已经付出了太多。 ??这一路,所有人也都承载了太多。 ??只能胜利。 ??只能成功! ??安顿好刘连满后,夜幕已经笼罩了峰顶。 ??看着那已经隐约可见的繁星,剩下的三人明白,如果想要继续前行,就意味着要抹黑行军。 ??此前,中国登山队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和经验。 ??但是此时,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。 ??在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上,总要有人踏出新的一步。 ??如果没有探索,永远都不会有先例。 ??此时,我既先例! ??默默的背起行囊,三人扶持着,踏出了一步。 ??先例的一步。 ??就在这从未有人走过的一步一步中,珠峰之巅的面目,渐渐的清晰。 ??夜幕降临了。 ??寒星冷月笼罩着巍峨的珠峰,如同挂在山顶的星光,将皑皑白雪映出片片点点的晶莹。 ??三个黑影在模糊的夜幕中蹒跚前行,时间在黑暗中被无限拉长。 ??没有言语,只有咯吱咯吱的踏雪声和烈风呼啸着掠过。 ??东方,终于显出了一抹绯红。 ??天,亮了。 ??晨曦的微光投射在珠穆朗玛峰那海拔高达8848米的山顶,也照亮了三个已经麻木,只靠着一个信念机械前行的身影。 ??没有激动相拥,也没有喜极而泣。 ??精疲力竭的三人只是平静的将五星红旗,稳稳插入了冰面。 ??站在那世间绝美的风景之巅,他们没有逗留许久。 ??因为在脚下,还有一个生死未知的战友,在等待着他们。 ??最后,王富洲采集了九块岩石标本和雪样标本,三个开始下山。 ??行至海拔8700米时,三个人看到了站在雪坡上向他们挥手致意的刘连满。 ??在这一刻,完成了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都未曾完成过的壮举,且在这个过程中从未气馁退缩的汉子,这一刻却泪如泉涌。 ??只因为此前命悬一线,随时可能死去的刘连满手中,此时正高高的举着一个罐子。 ??那是......上山时三人为他留下救命的,氧气瓶。 ??那看起来沉甸甸,似乎从未用过的氧气瓶。 ??四个人兴奋的相拥而泣,在共同享用了那瓶刘连满用生命节省下来的氧气之后,继续下山。 ??就在四个人返回了营地的第二天,珠峰的天气骤变。 ??而此时,正在南坡攀登的印方登山队,因遭遇大风雪不得不铩羽而归。 ??这一局,我们赢了。 ??视频的画面中,一连串老旧的报纸新闻,在所有已经泪光闪闪的观众面前划过; ??《中国登山队创造珠峰攀登奇迹!》 ??《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,两国历史遗留边界问题彻底解决!》 ??一份份承载着历史的新闻所包含的,是那一整代攀登者们的牺牲与付出。 ??不知不觉间,视频的进度条已经走到了最后。 ??李世信那充满了磁性的旁白,也再次响起;